上投大厦与基泰工程司
上投大厦原为大陆银行大楼,位于上海市九江路111号。由大陆银行兴建,1931年5月动工,1933年11月竣工,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朱彬、杨宽麟等主持设计,申泰兴记营造厂承造,大陆银行建筑师罗邦杰协助办理。
关颂声
(Sungsing Kwan,
1892-1960)
朱彬
(Pin Chu,1896-1971)
1920年,基泰工程司由关颂声(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创办于天津。1924年,朱彬(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以国际上建筑师事务所常采用的合伙人模式加入基泰,并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地设公司。
建筑师这一职业是舶来品,我国传统上多以“营造”或“工程”代之,因此新兴的建筑设计机构如何用中文称呼都是一个创新。近代欧美建筑事务所的中文名称多以“洋行”代之,并不体现“建筑设计”这一属性,如德和洋行、通和洋行、公和洋行等。创办于1920年的基泰工程司名称中“工程司”三字,更有传统之意。
杨廷宝(Tingpao Yang,1901-1982)
1927年,同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杨廷宝先生受关、朱之邀加入基泰工程司,成为第三位合伙人,虽时局多有动荡,他在基泰一直工作到1949年。
大陆银行门口,财政金融工会成立活动的照片
1951.06上海档案馆
作为基泰工程司在上海落地的最早大型公共建筑,上投大厦建成时为10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层与一层(含夹层)为大陆银行使用,二至八层用于出租。
1931年1月大陆银行入口立面设计图
(与实施有差异)上海市城建档案馆藏
不同于基泰工程司常以中式风格或元素作为装饰,虽建设方是中资的大陆银行,但大楼外立面装饰元素则完全为西式的卷涡、几何放射等图案,从1931年1月的立面设计图纸看,其入口形式的装饰艺术风格更加明显。
作为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上投大厦立面强调竖向构图,中部和顶部做退台处理,底部为花岗岩砌筑,上部采用黄褐色毛面砖,入口大门、窗下墙、女儿墙及门窗檐口有抽象的几何图案装饰。
1958年12月起,大陆银行大楼由上海房管部门管理。1991年大楼置换给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其后于1994年更名为“上投大厦”。
建筑修缮
修缮前外立面情况
此次修缮设计,在恢复上投大厦原有历史气韵的同时,结合使用需求合理布置平面布局,并进行必要的结构加固以及机电更新。外立面上试图恢复覆盖在面砖后的原有泰山砖,以最原真的方式恢复其本来的面貌。
泰山砖修缮
现场截取墙体历史信息
北立面中段泰山砖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92年增加的面砖砂浆难以剥落,以现有技术强行按原方案则会对原有泰山砖造成极大的破坏,且难以达到恢复原有面貌的目标。
修缮后的大楼外观与修缮后局部泰山砖
在多方案论证比较后,修缮团队遵循历史修缮的原则,在剥掉后加瓷砖后,结合外墙防水措施,通过对比研究原有照片以及周边历史建筑,重新铺贴外墙泰山砖。
窗下装饰
改造后窗下装饰
根据历史照片,建筑北立面中段窗均有窗台,窗台下有浅色对称构图的装饰图案。参阅大量相关时期建筑花饰,并经过模型比对后,修缮团队尽可能的还原了窗下装饰样式,设计采用重量较轻且经久的玻璃钢(环氧树脂)进行翻模定制。
门窗
改造修缮后的主入口、入口天窗及一二层铜窗
建筑一二层现状较为完好,主要采取清洗修复的方式处理,并对历史铜门窗以及细部五金件编号后按工艺进行缺损修复,对部分缺损的历史构件诸如入口天窗、彩色玻璃等按历史图纸结合外滩历史建筑风貌进行复原。
平面格局
改造设计一层平面图与改造后的一层大厅
结合大楼使用方的业务需求,修缮团队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大楼一二层原有格局。在大楼历史照片中及现场发现了部分天花线脚,修缮团队将其作为装饰母题,重塑了天花线脚与二层玻璃栏板花饰,将大楼的装饰艺术风格从内到外一以贯之。
复古电梯
增设复古观光电梯
改造后的大楼一层为体验中心,二到三层为理财中心。结合金融业务需求,在不破坏原有平面主要格局的基础上,修缮团队在一到三层南侧增设复古观光电梯。观光电梯也完全遵循了装饰艺术风格,与建筑室内风格相得益彰。
中式204房间
改造修复后的历史房间
二层中式204房间保留了珍贵的顶部彩绘,修缮团队在真实性及可逆性两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具有不易变色以及可逆性的矿物质颜料,对顶部彩绘进行修复,再现了精美而别致的中式房间。
二层金库
修缮后的二层金库入口
二层金库为大楼重点保护对象,精细而厚重的金库是大楼作为外滩金融历史建筑的名片,修缮团队对现状较为完好的金库进行了清洗修补。
改造更新后的上投大厦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有特色,恢复了大楼的历史面貌,同时营造了高效便捷的办公场所,成为企业历史与现代办公的完美诠释。迄今已有80余年历史的大楼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
周边建筑
安利大楼
身处外滩一带,安利大楼并不起眼,然而当年它却是上海最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之一。大楼为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四川中路、九江路口转角处为主入口,层间有白色水泥腰线,顶部出檐,部分窗有弧形砖过拱或半圆券,形成构图中心,整个立面精美。
地址:九江路80号
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
这里原来是日商三菱银行的所在地,后为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上海邮政局,现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幢大楼和外滩的建筑一样,成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上世纪30年代标志性建筑之一。
地址:九江路38号
建筑路线推荐
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花旗银行旧址→安利大楼→东亚银行→上投大厦→圣三一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