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这种新的具备生命形态的秩序和谐,可以将“生命”渗透到人造物中
 [打印]添加时间:2022-09-13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57
   建筑空间环境结构秩序的营造,有赖于具备尺度一致性和层级协作的建筑装饰,对不同类型空间的标识和组织。凯文林奇是最早将知觉图式用来说明空间知觉是如何应用于描述人类生存环境形态的学者之一。
 
  诺伯舒尔茨以拓扑学图式和格式塔心理学进一步阐明这种知觉图式,以及空间的场所、路径、领域基本属性。不同范围和功能的空间同时存在着场所、路径和领域的基本属性,对应着突出、显现和隐含三个层次的空间知觉。建筑装饰对于不同类型空间基本属性的突现,和组织空间秩序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聚落的范围看,民族建筑群体在空间上的相互邻接,时间上的前后相随,地势上的高低相倾,组合上的长短相形,功能上的相互分隔,致使空间的相邻界面,犹如自然地貌所呈现的高低起伏、叠层错台一样,呈现出尺度一致的层次性变化和结构秩序。
 
  例如云南山地、坡地地形较多,白族、纳西族合院建筑因利地势,高低错落;为兼顾防雨和采光而微微向上反曲的屋顶角翘曲线,不仅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美感,而且随建筑群体纵横跌落,所成天际线与地理环境的尺度层级和谐关联。配合屋顶选用当地自然材料烧造的瓦面,鳞次栉比,建筑群体呈现出自然的秩序结构。
 
  最后,人类对建筑的空间知觉是生理和心理的综合体验。虽然中国传统建筑从寺庙宗祠到起居住屋,厌胜魇镇、趋吉避凶、祈福纳祥的装饰,通过色彩、图案感知尺度的视觉调整,营造出天人感应、神鬼交流的神圣心理空间;但是主要影响建筑空间组织的文化和心理因素是伦理秩序。
 
  自汉代始,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儒家淡于宗教而浓于伦理的实用理性,表现在建筑观念中,便是不信奉形而上的神灵,也没有宗教超越之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为现实人生,提供一个象征严肃的人间伦理秩序的居所。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秩序不仅是事物构成之规律性在时空上的表现形式,而且首先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伦理规范的文化抽象。
 
  除了建筑空间序列、布局方位、形式组织、尺度规模之外,传统建筑更有赖于装饰以不同的题材内容、样式等级、色彩搭配、组织布局、工艺技法、用材贵贱,来强化了这种秩序空间尊卑有序的礼制规范。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屋顶样式、脊兽瓦当、天花彩绘、雕梁画栋、施否斗栱、门钉多寡、铺首门环、色彩壁画、铺地贴砖等装饰的样式等级、隆重正式、繁复华丽程度等,烘托建筑所有者身份地位,区分正房主体空间与左右厢房从属空间的尊卑,入户门楼与内部户牖的主次,突出院落轴线中心位置的尊贵重要,强化空间的伦理秩序。
 
  儒家思想的“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至深;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纳西族、白族等民族的合院建筑装饰也无不反映出“礼制”的内容。以纳西族的丽江古城为例,木府建筑群位于古城纳西族合院民居的中央,结合玉龙雪山的风水地理环境,以中轴线对称进行平面布置,并将重要的建筑放在中心位置,群体组合在地面之上作横向展开,规划布局、建筑装饰尊卑等级的有序性象征严肃的人间伦理秩序。
 
  四季轮转,夏热湿润,冬寒干燥,昼夜交替,温差变化等自然秩序,抽象存在于建筑形式及空间形态中。在自然秩序和生活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建筑成为人与自然高度结合的时空系统,以适应和满足人们对温度、湿度、采光等物理环境的要求。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合院式建筑以中轴线为基础的空间形态不断交替变化,无之为用的天井庭院与建筑实体的反差形成虚实、疏密、刚柔的空间序列和时间存在。
 
  建筑装饰巧纳自然天趣,可使人们感受寒暑往来和自然万物萌生荣枯的物候变换。自然光线在不同季节时辰,透过户牖隔扇格心雕镂纹饰,在室内勾勒出光影交错、虚实相映之深度层次的同时,还反映出春夏秋冬晨昏阴阳节奏变幻的自然秩序。门窗内虚实相生的建筑装饰并非硬性隔断,而是具有藏露的柔性过渡,将不同时节合院内“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的自然之味与自然之声纳与人合。
 
  秩序和谐的装饰可以提升建筑整体的秩序和谐。具备结构秩序,特别是具备生命形态秩序和谐的装饰具有生命感,会令建筑作为有机整体与我们内心结构秩序的感知机能发生共鸣,愉悦身心,产生美感。热力学定律是自然的普适原理。自然事物混沌无序的随机性可由热力学的熵来度量。
 
  因此借鉴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将建筑装饰的生命感与热力学进行类比,引入建筑装饰熵S的概念以度量建筑装饰生命形态秩序和谐的缺失情况,不追究装饰元素图案具体的时代地域和民族风格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云南民族建筑装饰生命形态的秩序和谐及其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并对建筑装饰生命形态秩序和谐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度量建筑装饰生命感的要素包括对比与统一两个方面。
 
  对比的方面用建筑装饰的温度T来描述,具体包括:可感知细部强度、差别密集强度、线与体形态的曲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彩搭配对比强度等。类比分析的数学模型中引入的建筑装饰的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有所不同,是表征建筑装饰在细部和各层级小尺度上的对比程度的度量。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孤立体系中的熵总是不会减少,即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如果考虑一个只和外界交换能量,不和外界交换物质的封闭系统,处于平衡态,那么其自身的熵的产生为零;宏观熵的改变由从外界得到的热量来决定。
 
  波尔兹曼有序性原理则向我们描述了,在高温时保持高熵的气态的封闭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降低温度,获得以负熵有序结构为特点的固态,呈现诸如雪花晶体那样复杂、精致、美丽的结构。生命体是一个不断与外环境交换能量和物质,同时向外界环境释放出熵的开放系统。其特异性集中体现在这一结构似乎与一切物理化学事件遵循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一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生命作为耗散系统,如何通过不断地同时汲收和耗散,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吐故纳新,在高能状态下,保持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人作为特殊的生命体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系统,不仅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获取负熵,在高温状态下,保持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而且通过劳动实践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秩序。
 
  这种人为创造的新的具备生命形态的秩序和谐,可以将“生命”渗透到人造物中。建筑装饰作为人的创造物,与生命体耗散系统相类似,从人的创造性劳动中获得负熵,与热力学中封闭系统低熵有序结构与低温有关不同,可以同时具有高温和负熵,呈现有组织的复杂性和结构形态上的秩序和谐。
 
  统一的方面用建筑装饰的和谐度H来描述。类比分析的数学模型中引入的建筑装饰的熵与热力学熵非常相似,是对建筑有机整体知觉和结构无序的平均度量,代表建筑在所有尺度上的镜像对称、平移对称与旋转对称的程度、各层级不同形态的拓扑关系、几何形态间的连接程度、色彩搭配的和谐程度的缺失情况,通过建筑装饰的和谐度间接度量。
 
  云南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原因,境内的民族建筑遗存类型丰富。傣族干栏式竹楼、德昂族刚底雄住屋、傈僳族千脚落地住屋、佤族鸡罩笼住屋、拉祜族落地式住屋、纳西族井干木楞房、傈僳族井干木楞房、壮族井干木楞房、怒族怒族井干垛木房、哈尼族蘑菇房、藏族土库房、彝族土掌房、白族石头房子等原生态的民族建筑,由自然材料构筑所具有的表皮肌理、纹理和色彩,可视为原生态装饰。
 
  这些民族建筑的原生态装饰,以当地自然材料为主,屋顶或以茅草覆盖,或闪片栉次鳞比,或夯土平顶;墙体或圆木或方木叠加围护承重,或竹篾编织,或自然形态块石交合垒砌,或夯土砌筑具有不同的可感知细部强度、差别密集强度、线与体之形态的曲率、色彩强度、色彩对比、不同尺度上的镜像对称、平移对称与旋转对称、不同形态的拓扑关系、几何形态间的连接程度以及色彩和谐的程度,最终保证了这些原生态的民族建筑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的尺度层级和呈现出符合力学逻辑的结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