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皇家建筑通过门钉数字象征权力,民居建筑装饰梅兰比拟品格高尚
 [打印]添加时间:2022-09-08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24
   傣语称傣族的竹楼为“烘亨”,意为像凤凰展翅一样的房子。据傣文古籍《叭塔麻嘎》所载:智慧神桑木底降世人间,教人造屋,先建平顶房,因雨天漏水,而受狗前腿立地而坐淋雨后腹部不湿的启发,将房屋修正为前高后低两面坡的“杜玛些”。然而风疾雨大时,仍然不能保证屋内不进水,于是上天的神灵遣凤凰飞临人间,启示人们建房。
 
  凤凰在雨中扬起双翅,暗示人们屋顶要建成人字形两面坡;又低头拖尾,暗示人们要在屋面两端加上披檐,最后凤凰双脚立地,雨水不能湿之承托身躯,暗示人们要设立柱,将房屋架于其上。傣族先民领悟后建成了实用漂亮,如展翅凤凰的竹楼“烘亨”。据哈尼族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记
 
  载,哈尼族发现“小小蘑菇不怕风雨,美丽的样子叫人难忘,比着样子盖起蘑菇房......”哈尼族蘑菇房历经数代发展,一直保持着如蘑菇一样自然形态和生物形态上的基本品质。附属性装饰或充分利用构筑材料的质感肌理,或将图腾符号、人物(动植物)形象、几何图形、文字书法等元素,通过雕塑、雕刻、彩绘、编织等工艺技术,赋予砖石、陶瓷、木材、金属等材料,在建筑上起美化和表意作用。
 
  建筑装饰包括了功能构造、审美表达和象征意义三个层次方面的需要。首先,建筑装饰是缘于人们对自然环境与实践生活的各种功能性需要而产生的结构部件。例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台与台基,最初是为了防潮或防洪的实际功能性需要而修建的,即墨子解释的“下润湿伤民”。
 
  台面因排水需要,而衍生的排水口被美化和修饰成吐水兽;而台与台基,自奴隶社会始至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其权利和阶级地位的象征性被不断强化而逐渐超越了实用功能,如《礼记》所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另如中国传统建筑直棂窗和格子门的装饰,最初是为适应和满足人们对温度、湿度、采光等物理环境的要求而生的,而后几何图案或以天象地貌、动物植物为题材的户牖隔扇格心雕镂纹饰,才成为门窗装饰吉祥如意的审美与象征表达。
 
  其次,建筑装饰最初是因为坚固和防护构造节点的需要而产生的功能部件。以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为例,脊瓦是保护屋脊两坡接缝处重要部件,故而在正脊与垂脊处均有应用。脊上的钉头、每行瓦陇前的钉帽原是为了防止瓦陇下滑固定之用的功能构件,经装饰美化并赋予象征意义后成为垂脊下部的仙人神兽。
 
  山墙搏风板中央交点处的悬鱼,最初是为了遮挡雨水侵蚀,保护椽头的结构部件,后演化为装饰。此外,门钉原是固定门板和连接加固门板的腰串木的构件,后经匠人将外露钉帽打造成蘑菇状装饰大门;铺首也是由门钹演化,功能而装饰的构件。第三,建筑材料的特性与营造工艺对装饰的影响。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其木构架体系易腐怕蛀,常以朱砂等矿物原料,以及生漆桐油等涂敷,后逐渐发展为彩绘装饰,与砖瓦、石头、金属五材并举,自然地形成丰富的装饰色彩。
 
  此外,木材、石材易于手工艺雕刻造型,加工成各式图案和形状,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常将木构架体系直接暴露,寓装饰于结构。故而林徽因在《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的绪论中提到“诚实的来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肯勉强的来掩蔽一个结构枢纽或关节,是中国建筑最长之处。”西方古典建筑虽然以石材为主,但其确实存在出于审美的目的,对木材结构和肌理的模仿。
 
  古希腊柱式源于古代爱琴海沿岸和岛屿地区的建筑经验。当时的人们习惯建造木构架泥土墙的庙宇。维特鲁维在论述科林斯式神庙的均衡时,说:“在一切建筑物中都在上部设置以各种名称称呼的木结构部分......每一件材料都保持着适当的部位和式样及布置。建筑师利用这些东西在石造和大理石造的神庙建筑中模仿木工的木结构来布置对其施以雕刻的构件,并且相信应当追随这些来设计”。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认为:“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188]。建筑上的装饰就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装饰的危险性在于,它使我们眼花缭乱而不加适当考虑就接收它。
 
  因为装饰可以通过对结构和材料的艺术加工,巧妙地协调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创造更丰富的层次和变化,提供视觉的焦点与平衡,建立形式的秩序与和谐;使在建筑满足功能和构造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多样而不杂乱、简朴而不裸露、丰富而不艳俗、明晰而不刺眼、充足而不过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以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结构部件斗栱为例,原是柱子上承托屋顶出檐部分重量的构件,由斗状的柱头,即“栌”发展而来,包括栱、斗、昂等构成部分。斗栱的主要作用是“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为减少剪应力故,遂有一种过渡部分之施用,以许多斗形木块,与肘形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梁下可以增加梁身在同一净跨下的荷载力,在檐下可以使出檐更加深远”。因其层层相叠铺设而成,从单纯的力学构件,演变为具有独特装饰效果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力学与美学的高度一致。
 
  西方传统建筑多是以石材为主的承重墙体系,常采用附加性装饰来保证建筑在形式上的秩序与和谐,其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规定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多立克式,以及塔斯堪式神庙的比例和均衡的数据;在“爱奥尼式神庙的均衡”一节中就详细写道:“在壁缘的上面要做出齿饰,使其高度与额缘的中部饰带相同,它的出挑与高度相同......位于柱头以上的所有细部即额缘、壁缘、挑檐石、山花、人字顶、屋顶饰座都要各自前倾其高度的十二分之一。这些努力都是为了矫正视觉上的误差,使建筑在形式上趋于完美。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装饰艺术”辞条的解释为:“各种能够使人赏心悦目而不一定表达思想或观点,不要求产生审美联想的视觉艺术,一般还有实用功能。”建筑装饰最初缘自功能和构造的实际需要,也有纯粹赏心悦目之审美表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但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形象色彩等装饰要素,却可与建筑构造和功能无关,而成为营造特定氛围和意境,显示特殊身份和地位等级,表达象征意义的关键。象征意义的建筑装饰成为建筑的文化符号,不但能使人觉得有“意味”,同时可以传达出相应的“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显著的象征性,通过形象、色彩、谐音、数字的比拟,托物寄兴,象征人们对平安吉祥的追求、等级秩序的维护、道德人格的颂扬。木构架体系的中国传统建筑,因材料之故尤甚惧火。而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神圣吉祥;且传说龙生九子,九曰鸱吻,可吞云吐雾,降雨消灾,故常塑于屋顶脊饰,以厌火祥。此外,金釭原是建筑节点处的铜制加固物,因五行相生相克“金生水”之故,渐渐演化为装饰配件,并在彩画装饰中演变成梁头部分出现的“箍头”或“藻头”。
 
  梁枋上青绿色的植物彩画、雕刻,也是人们防火攘灾,趋吉避凶厌胜心理的体现。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帝王专制统治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社会等级秩序,对建筑装饰有严格规定,不可僭越。斗栱装饰因象征皇权为皇家及宗教建筑专用。至清代还对彩画有了更细致的规定:和玺彩画因有龙、凤的形象只可用于宫殿、坛庙建筑的主要殿堂。
 
  旋子彩画用于一般衙署、庙宇的主要建筑,苏式彩画用于园林和住宅。在建筑色彩方面,“阴阳五行”说认为中央属土,土居中央,土为黄,皇帝位在中央,上下四方便会秩序井然,代表了一种四平八稳、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且“黄”即“皇”的谐音,故而封建社会以黄色象征权力,成为皇帝的专有颜色。在民间建筑装饰的象征表达更是不胜枚举。
 
  与皇家建筑通过门钉数字象征权力等级不同,民居的建筑门窗装饰常雕刻松鹤牡丹象征长寿富贵、梅兰竹菊比拟品格高尚。除了形象比拟,还有大量谐音隐喻的民间建筑装饰:因狮与“事”谐音,装饰图案中的双狮代表“事事如意”,狮子配綬带代表“好事不断”,狮子饰钱纹代表“财事不断”;蝠与“福”谐音,装饰图案中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中央“寿”字,意喻“五福捧寿”;鱼与“余”谐音,莲与“年”谐音,荷叶莲花下游鱼的装饰比拟“年年有余”等。